预防艾滋病核心知识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3.感染艾滋病病毒平均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4.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5.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而且完全可以预防。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6.目前国内对于CD4+ T 细胞<350 个/μL 者均予以治疗。有研究支持无症状感染者在CD4+ T细胞计数为200~350/ mm3时开始治疗要比CD4+ T细胞计数< 200/ mm3 后开始治疗更好的达到免疫重建效果,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预期寿命。对于单阳家庭和男男性接触人群无论CD4+ T细胞计数的高低,均建议一发现就开启抗病毒治疗,早治疗能有效的预防经性途径造成的HIV的传播。
7.常见的造成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包括:通过性途径的高危性行为(多性伴行为、男性同性恋行为、肛交行为、无保护性行为);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组织;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格的的医疗器械);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性行为;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主要是通过性途径,尤其是男男同性性行为比例在近几年增长较快。
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9.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被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10.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谨慎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卖淫、嫖娼、多个性伴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1.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1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1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14.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1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16.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7.防治艾滋病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江南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是“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对艾滋病病人遗孤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18.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