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高职应开设本科专业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曹晶提交了《关于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本科专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曹晶在《建议》中提到,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以数量型“人口红利”为代表的经济模式将趋于消失。
曹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人才需求的规格相应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也随着经济建设重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基于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上移也势在必行。
他以制造业为例,新一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印发的教职成〔2016〕9号《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再次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仅占人才总量的29%和2%,中低层次技术人员过剩而本科及以上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明显,再次突显高素质技术人才短缺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建议》称,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提升的需求日益增长,从招生数字上看高职与本科招生人数基本持平。但从生源质量上看,高职院校仅获得生源总数的后50%,高职院校的学历定位,使得其难以与本科院校公平竞争,吸引优质生源。高职院校人才输出率偏低,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
《建议》还称,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部署,部分本科院校正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本科层次技术人才。但以新升格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来培养本科层次技术人才,存在大量问题。
譬如,目前我国新升格本科院校对应用科技大学的认识多集中在“认为是降低层次,没有当类型去看”;没有校企合作就没有职业教育,不少高校因为学科体系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特征,本身对校企合作就不感兴趣或热情不足;专业设置方面与区域经济或者行业经济结合差;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另外,从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职业教育目前的培养层次偏低,内涵式经济发展决定了中国职业教育中必须承担培养技术精英教育的任务。
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就明确要求“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目前我国有高职院校1300余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 所,现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总体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年限较长,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创新意识突出,改革成绩明显,在招生分数、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曹晶分析,我国部分省份、部分高职院校已经与本科院校联办本科专业,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各省份该项工作开展相差较大,地方政策限制了公办高职院校的公平发展。
因此,曹晶建议,在优质高职院校中开设本科专业,同时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办本科专业。